佛陀的故事─布施的意義

来源:弘亿论坛

佛陀到各處宣揚教理,弟子很多,常有數百人。他們沒有固定的地方休息,白天在山邊、樹下學道,晚上在頹垣、破屋住宿。

頻婆娑羅王是一位仁慈的國王,他篤信佛教。他希望佛陀和僧眾有一個安身的地方,就選擇一座清淨的園林,建築一間宏偉的精舍,送給佛陀。
那裏的環境幽雅,常有一千百人聚集,聽佛陀講經,成為修道的勝地。因為竹樹很多,就取名竹園精舍。佛陀對大眾說:「布施是一種美德。布施的範園很廣,把錢財幫助別人,是布施。把佛教道理教化別人,是布施。引導別人得到平安,是布施。布施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他令匱乏的人得到滿足、快樂。所以布施者也將得到滿足、快樂。」

搶不走的福報

從前波斯匿王聽到兩個侍者在對話,一個說:「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因國王所賜。」另一個說:「我什麼都不依靠,只憑自己的命運來獲得。」
國王一聽很喜歡前者,便先遣人去皇后那裡交代一些賞賜的事,接著便叫那侍從端著國王喝過的半杯酒,送去給皇后。
但天不從人願,侍從流起鼻血來,只好由那位憑自己命運做事的侍從送去給皇后,皇后因而給他很多賞賜。
得到賞賜的侍從回報給國王,國王覺得訝異,立刻叫之前的侍從來問原因,侍從說:「我剛走出門就流鼻血了,所以才請他代送國王賜的酒給皇后。」
國王嘆氣說:「我現在終於了解佛說的『自作其業,自受其報。』業力是誰也無法更改的。」

Comments are closed.